教師資格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> 學科知識與能力 > 化學 >
來源:中國教師資格網 時間:2017-11-22 14:03:47
氧化還原反應是教師資格考試中的一個重要考點,在考試中主要以離子共存、化學(離子)方程式書寫以及結合相應的化學計算等方式進行考查。對于氧化還原反應部分,考生容易混淆氧化還原反應中的5對概念(氧化劑與還原劑、氧化性與還原性、被氧化與被還原、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、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),因而失分。下面對該部分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并編成口訣幫助考生記憶。
(1)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、本質與特征
①概念:根據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或元素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化,可以把化學反應劃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。
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最佳判據是:有無元素化合價的升降。
②本質:電子轉移(電子得失或偏移)
③特征: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
④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關系圖
對上圖概念關系進行簡單整理,得:
進而得到概念記憶口訣:升失氧還(劑),降得還氧(劑)。
(2)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
(3)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依據:
①化合價升高總數=化合價降低總數(電子守恒)。
②各元素原子個數相等(質量守恒)。
③對于離子反應,反應前后電荷平衡(電荷守恒)。
④氧化劑得到的電子總數=還原劑失去的電子總數。
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計算應分析化合價變化,理清“得失兩條線”,以得失電子守恒為切入點,并結合化學方程式和原子守恒列式求解。
(4)注意以下幾個“不一定”,避免形成知識誤區:
①含有最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;元素價態越高,不一定氧化性越強。例如:
②得電子難的原子,失去電子不一定容易。例如,第IVA族的碳原子,既難得到電子,也難失去電子,而是與其他原子以共價鍵的方式相結合。
③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不一定被氧化(還原),也可能被還原(氧化)。
④氧化還原反應中一種反應物不一定表現一種性質。如Cl2與H2O的反應,Cl2既表現了氧化性,又表現了還原性;在KClO3+6HCl(濃)=KCl+3Cl2↑+3H2O反應中,HCl既表現還原性又表現酸性。
⑤“劑強物弱”即氧化(還原)劑的氧化(還原)性比氧化(還原)產物強的規律不一定對任何氧化還原反應都適用。如歧化反應(Cl2+H2O=HCl+HClO等)不符合此規律。更多備考資料請查看化學學科知識與能力頻道。
中公講師解析
掃碼·關注微信公眾號(中公教師考試)
注: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,版權為“中公教師網”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中公教師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
相關推薦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