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招聘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>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> 教育學 >
來源:教師招聘網 時間:2020-12-18 16:14:39
相關推薦:教師招聘考試:教育學知識點|常見考點匯總
一、生平故事:
華生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一位心理學家,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僅次于弗洛伊德。華生34歲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了《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》,這篇文章標志著行為主義的誕生。37歲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,走上人生巔峰。至此,這個曾經的壞孩子,成為了美國心理學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。但在事業如日中天時,卻因一樁丑聞實驗(“小艾爾伯特恐懼實驗”)被心理學界逐。之后又轉戰商業,成為腰纏萬貫的企業家,他就是華生。
二、基本知識點:
1.人的身心發展的動因——外鑠論(塑造說)
華生典型的外鑠論的代表人物。他說,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,不管他們的祖先狀況如何,只要給我一個任由我支配的環境,我都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的各種人才,所以他無視遺傳對兒童的影響因素,過分夸大環境的決定作用,這也是不對的。
2.行為主義學派——代表人物
(1)《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》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;
(行為主義的興起被稱為心理學發展史上的“第一次革命”“第一勢力”)
(2)反對研究意識,直接研究行為;
作為行為主義的先行者,華生忽略掉人的整個心理過程,直接關注人的外顯行為。
(3)反對內省,主張采用實驗法進行客觀研究。
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:第一、不借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借助儀器的實驗觀察法;第二、口頭報告法;第三、條件反射法;第四、測驗法。
實際上在研究思維過程時他遇到了困難。因為在當時情況下思維是無法用客觀方法進行研究的,只得允許用口頭報告,而口頭報告也就是內省的結果。因此在具體的研究中,華生并沒有把他的思想貫徹始終,而是中途妥協了。
3.小艾伯特實驗——違背了教育實驗研究的倫理性原則
小艾伯特實驗。實驗被試者是一名出生只有11個月叫做艾伯特的嬰兒。首先讓艾伯特接觸一個中性刺激小白兔,艾伯特毫無害怕的表現,似乎想用手去觸摸它。然后兔子出現后,緊接著就出現用鐵錘敲擊一段鋼軌發出使嬰兒害怕的響聲(無條件刺激)。經過3次結合,單獨出現小白兔也會引起艾伯特的害怕和防御的行為反應;6次結合后,被試的反應更加強烈;隨后泛化到相似的刺激,艾伯特對任何有毛的東西都感到害怕,如白鼠,甚至有白胡子的老人。華生這種無良知、缺乏人道主義的實驗給小艾爾伯特帶來一生的心理恐懼和陰影,違背了教育實驗研究的倫理性原則。
三、習題練習:
1.華生的小艾爾伯特實驗違背了教育實驗的( )原則。
A.倫理 B.實證 C.思辨 D.統計
【答案】A。解析:華生這種無良知、缺乏人道主義的實驗給小艾爾伯特帶來一生的心理恐懼和陰影,違背了教育實驗研究的倫理性原則。
2.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說:“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,不管他們的祖先狀況如何,只要給我一個任由我支配的環境,我都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從領袖到小偷的各種人才”,這說明華生是( )的代表人物。
A:內發論 B:外鑠論
C:二因素論 D:多因素交互作用論
【答案】B。解析:華生這句話無視遺傳對兒童的影響因素,過分夸大環境的決定作用,所以屬于外鑠論的代表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