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資格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> 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 > 教師資格考試題庫 >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10-31 18:01:00
10月31日19:00-21:00>>>教師資格考試試題解析
相關推薦: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初中《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》試題答案解析
關注“中公教師資格考試”微信公眾號,回復“307”查看初中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(客觀題)答案
注意事項:
1.考試時間為120分鐘,滿分為150分。
2.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、作答。在試卷上作答無效,不予評分。
一、單項選擇題(本大題共20小題,每小題3分,共60分)
1-4.暫無。
5.下列離子能大量共存的是( )。
A.由水電離c(H+)=1×10-13,Na+、Cl-,NO3-、S2-
B. c(H+)/ c(OH-)= 1×1014,Ca2+、ClO-、NO3-、K+
C. pH=11,CO32-、Na+、AlO2-、NO3-
D.中性溶液,Fe3+、K+、Cl-、SO32-
6.在Fe2O3和CuO混合物ag,與足量CO反應,生成金屬4.16g,產生的CO2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產生9g沉淀,則a為( )。
A.4g B.5.6g C.6.4g D.8.0g
7.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)。
A.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6g
B.阿伏伽德羅常數NA為6.02×1023
C.有氣體參加的反應,可利用Kc判斷反應達到的限度
D.一定溫度、壓力下,可利用△G來判斷反應能否自發進行
8.恒容密閉容器,1:1加入碳和水蒸氣生成水煤氣,改變某一條件,下列變化一定能判斷向正反應方向進行的是( )。
A.逆反應速率減小 B.化學平衡常數K減小
C.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 D.反應物氣體體積分數增大
9.暫無
10.X、Y、Z、W為短周期元素,它們的關系如圖所示,其中Y和W的質子數之和為25,則( )。
A.原子半徑:Z>X>W
B.Z能形成堿性氧化物
C.氫化物的穩定性:Z>W>Y
D.W的某種氧化物有漂白性
11.下列化學用語,正確的是( )。
12.下列說法正確的是( )。
A.自主學習不需要老師的指導 B.接受學習沒有價值
C.發現學習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 D.合作學習就是主動學習
13.在質量守恒定律當中,下列是屬于情意目標的是( )。
A.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B.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
C.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D.培養科學探究興趣
14.在化學平衡當中,我們常用“等、動、定、變”,用這四個字來去表示化學平衡特征。它當中體現的化學學科的思想有( )。
①宏觀與微觀相結合;②定性與定量相結合;③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相統一;④結構與性質相統一相結合
A.①②③ B.②③④ C.①②④ D.①③④
15.在教學設計當中,需要對學情進行分析,學情分析不包括的是( )。
A.知識基礎 B.學習方法 C.教學策略 D.學習動機
16.“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”,這句話體現了我們的化學教學當中,不能只注重( )。
A.化學知識的傳授 B.發展學生能力 C.培養學生個性 D.培養學生品德
17.暫無。
18.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,需要重視發展實驗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( )。
A.條件較好的學校,要努力開展實驗,鼓勵多做實驗
B.在初中階段,教學條件受限的學?梢赃x擇3到4個典型實驗
C.鼓勵開展家庭實驗和微型實驗
D.環境保護和實驗安全教育
19.在化學教學當中,化學教學思想當中( )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。
A.科學思維相統一
B.教師為主導,學生為主體相統一
C.發展實驗探究和啟迪思維相關的
D.掌握能力和發展雙基
20.暫無。
二、簡單題(本大題共2小題,第21題12分,第22題13分,共25分)
21.在課標中,課程目標化學是發展學生能力,右圖為溶解度曲線圖(氯化鈉硝酸鉀溶解度曲線圖60攝氏度60g)(1)從右圖中你能能獲取哪些信息?
(2)請簡述在化學教學中,使用圖表用的優點。
22.材料:化學概念學習可以有概念形成策略,概念同化策略,概念圖策略。概念形成策略包括三個階段。
(1)以質量守恒定律為例,簡述概念形成策略的應用。
(2)簡述概念同化策略,概念圖策略的主要內容。
三、診斷題(本大題1小題,15分)
23.某班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。實驗完畢,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/5,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/5。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( )。
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,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
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,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
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,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
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,塞緊瓶塞之前,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
A.①③ B.③④ C.①②③ D.①②③④
(1)這個選項應該選什么?
(2)學生為什么會選錯?請逐個分析。
(3)學生學會了什么知識與技能?
四、案例分析題(本大題1小題,共20分)
24.學生在物理中已經學習過分子和原子,老師讓他們回憶了一下,有3個同學說,一個同學說可能是花香,另外一個是擴散,第三個是兩個鉛塊放在一起久了,會融在一起;老師帶領他們做了3個實驗,實驗1:在盛有燒杯的水中加入氨水;實驗2: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氨水、再加入酚酞;實驗3:用一個大的玻璃罩罩住兩個小燒杯,其中一個燒杯中放放濃氨水,另外一個燒杯中放酚酞溶液。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,以及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。有同學問:為什么用大玻璃罩罩住兩個小燒杯,其中一個變色,另外一個不變色?老師建議學生課下查閱資料。
(1)分子和原子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?
(2)老師做三組實驗的作用是什么?老師用到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?
(3)老師用到了什么教學理念
五、教學計題(本大題1小題,共30分)
25.材料一、《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》提出,要求學生認識“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”。
材料二、
材料三、學生在上節課已經學習了溶質和溶劑。
(1)實驗9-5和實驗9-6的教學作用是什么?
(2)根據上述材料,寫出教學目標、教學方法、以及教學過程(不少于300字)
相關推薦:
關注“中公教師資格考試”微信公眾號
回復“307”查看初中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(客觀題)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