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師招聘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> 考試題庫 > 模擬試題 >
來源:教師招聘網 時間:2020-12-05 11:34:31
相關推薦:教師招聘模擬題匯總
一、考情介紹
19世紀70年代以后,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。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大力發展資本主義,并將目標鎖定到落后腐敗的中國,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,造成了巨大影響。“甲午中日戰爭”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,著重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、經過、《馬關條約》的內容及戰爭結束之后的影響等內容。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、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,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,以供大家備考。
二、典型例題
1.作為“中國之巨禍”的甲午戰爭,在某種意義上也決定了此后半個世紀中日兩國的發展前途和命運。把37年之后的炮聲看作黃海海面炮聲的歷史回響并不為過。這是在強調( )。
A.甲午戰爭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
B.甲午戰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
C.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意味著洋務運動的破產
D.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后不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
2.有人說:“甲午中日戰爭是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。”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( )。
A.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
B.甲午戰爭后俄、法、德三國干涉還遼
C.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
D.甲午戰爭后中國向西方學習上升到制度層面
3.有學者認為甲午戰爭的爆發,加深了歐美列強之間的矛盾,直接影響到國際關系的質變。大清國陳舊的體制被撼動,戰爭加速了大清國的沒落。該學者旨在說明甲午戰爭( )。
A.因列強矛盾而爆發 B.產生的影響巨大
C.以中國戰敗而結束 D.導致了清朝滅亡
4.在山東劉公島有一座甲午戰爭紀念館。如果你是一名講解員,你將向參觀的人們介紹哪些內容( )。
①甲午戰爭是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
②鄧世昌率致遠艦直沖敵艦,為國捐軀
③林則徐率兵抵抗
④北洋艦隊腹背受敵,全軍覆沒
⑤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《馬關條約》
A.①②③④ B.②③④⑤ C.①②③⑤ D.①②④⑤
5.下列關于甲午戰爭的討論,表述準確的是( )
A.黃海大戰中犧牲的左寶貴是民族英雄
B.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遼東半島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奴役
C.戰爭結束于1895年
D.黃海海戰中,北洋艦隊全軍覆沒
6.結合所學知識,回答問題。
材料 甲午戰爭以前,日本雖然對朝鮮擁有不平等條約,但是,在國際上,日本“基本上仍然是一個遭受西方壓迫的亞洲小國”。甲午戰爭以后,日本以戰勝者的姿態一躍而成為擁有殖民地的亞洲強國。……根據《馬關條約》,日本獲得了資本輸出的權利,可以在中國開放商埠建設工廠,……其實,日本資本主義在當時還沒有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,并沒有資本輸出的實力,這一條款,主要是為了收買西方列強而提出的……日本打破了舊的東亞秩序而達到了“脫亞”的目的,同時也決定了日本的“入歐”。
另一方面,甲午戰爭龐大的軍需訂貨,刺激了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,資本家大發戰爭財。同時,巨額的戰爭賠款加快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。甲午戰爭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好處,這些好處促使日本開始新的侵略,“大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思想已滲透到日本國民當中”。
(1)根據所學知識,指出甲午戰后列強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。
(2)根據材料,探究甲午戰爭對日本國運發展的影響。
【參考答案及解析】
1.【答案】D。解析:依據題干“把37年之后‘九一八’的炮聲看做是黃海海戰炮聲的歷史回響并不為過”的信息,依據所學知識可知,37年前的甲午中日戰爭中(1931-37=1894),鄧世昌率領官兵英勇抗擊日本艦隊,壯烈殉國;據材料“此后半個世紀”可知:日本又發動了一場大規模侵華戰爭,反映的是抗日戰爭的歷史;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,標志著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,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開始;故材料旨在強調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后不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,D項符合題意;ABC三項不符合題意。故選D項。
2.【答案】D。解析:依據所學知識可知,之所以說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,是因為此前三十多年平和、不改變體制的學西方,至此終止,先前中國人自信不疑的“中學為體西學為用”成為歷史陳跡。此后的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、辛亥革命等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,D項符合題意;ABC三項與題意不符合。故選D項。
3.【答案】B。解析: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,改變了東亞的國際格局。材料“加深了歐美列強之間的矛盾,直接影響到國際關系的質變”“加速了大清國的沒落”從甲午戰爭對于歐美矛盾、國際關系以及清朝沒落的影響。故B項符合題意;A項屬于分析甲午中日的影響,不符合題意,排除;C項屬于分析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,排除;材料中是說戰爭導致清王朝沒落,不是滅亡,排除D項。故選B項。
4.【答案】D。解析:根據題干信息“甲午戰爭”,結合所學知識可知,與甲午戰爭相關的內容,而選項③林則徐率兵抵抗,屬于鴉片戰爭內容,不符合題意,可排除;因此只有選項①②④⑤符合題意,故選D項。
5.【答案】C。解析:依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,1894年,豐島海戰爆發,甲午中日戰爭開始,由于日本蓄謀已久,而清朝倉皇迎戰,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、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,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《馬關條約》。C項符合題意;黃海大戰中犧牲的鄧世昌是民族英雄,A項不符合題意;甲午中日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割占臺灣島、澎湖列島,使臺灣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奴役。B項不符合題意;威海衛戰役中,北洋艦隊全軍覆沒。D項不符合題意;故選C項。
6.【參考答案】
(1)資本輸出。
(2)日本極大提高了國際地位,打破了舊的遠東政治格局;獲得龐大的軍需訂貨,刺激了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;導致日本軍國主義膨脹。